贈汪倫的故事


《贈汪倫》是唐代大詩人李白于涇縣(今安徽皖南地區)游歷桃花潭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。
此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,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,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、真誠的情感。
后兩句先用“深千尺”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,緊接“不及”兩個字筆鋒一轉,用襯托的手法,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,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。
全詩語言清新自然,想象豐富奇特,雖僅四句二十八字,卻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。
李白游涇縣(在今安徽?。┨一ㄌ稌r,附近賈村的汪倫經常用自己釀的美酒款待李白,兩人便由此結下深厚的友誼。
此詩或為汪倫已閑居桃花潭時,李白來訪所作。
李白于天寶十三載(754年)自廣陵、金陵至宣城,則此詩當不早于此前。
李白要走的那天,汪倫送給李白名馬八匹、綢緞十捆,派仆人給他送到船上。
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后,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,船正要離岸,忽然聽到一陣歌聲。
李白回頭一看,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。
主人的深情厚誼,古樸的送客形式,使李白十分感動。
他立即鋪紙研墨,寫下此詩給汪倫。
據說,汪倫非常敬佩李白,但是又不知道怎樣才能請詩人來做客,就寫了一封請帖送到李白手里。
請帖上說,“先生好游乎?此處有十里桃花。
先生好飲乎?此處有萬家酒店。
”意思是:先生您喜歡游玩嗎?這里有十里桃花的美景。
先生您喜歡喝酒嗎?這里有萬家酒店。
李白頓時被吸引住了。
他想,十里桃花,那是多么絢麗的景象;萬家酒店,那該有多少美酒可以喝。
可是等他去了汪倫家,才知道桃花是十里外潭水的名稱,即桃花潭;萬家酒店是一個姓萬的人開的一家酒店!
但李白沒有生氣,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感動,兩人成了好朋友。
這個故事雖然是后人虛構的,但李白與汪倫的友情是真實的。
《贈汪倫》一詩就是兩人友誼的見證。
詩詞:
贈汪倫
(唐)李白
李白乘舟將欲行,忽聞岸上踏歌聲。
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倫送我情。
白話譯文:
我李白坐上小船剛要離開,忽然聽到岸上有很多人踏步唱歌。
桃花潭即使有一千多尺這么深,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呀。
擴展資料:
李白有一首《贈汪倫》:“李白乘舟將欲行,忽聞岸上踏歌聲。
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倫送我情。
”這首詩是李白在安徽涇縣桃花潭寫的,具體地點是涇縣城西南40公里青弋江畔翟村。
據地方志記載:唐代的桃花潭在懸崖陡壁下,水深數尺,清澈見底。
潭西岸,峭壁怪石列聳,岸上老樹紛披,古藤綴拂,山鳥喧呼。
潭東岸,白沙細石淤積成堆,灘上蘆葦簇擁,蘆葉蕭蕭,臨風搖曳。
現在桃花潭已經和這樣的描繪不合,去年我去過,只是一般的游覽景點,與唐時差別很大。
李白這首詩贈給汪倫,汪倫當然是主角。
汪倫是什么人?李白略記為善釀村人。
《贈汪倫》已被選入小學課文,成為普及讀物,幾乎稍有文化的人都會背誦。
但汪倫究竟是什么身份?幾乎沒人能說準。
關于汪倫的履歷行狀,民間存在兩種說法,一種根據李白記載推出汪倫是普通農民;另一種認為汪倫是比較富有且有文化的豪士。
我查閱大量資料,覺得汪倫是農民之說,站不住腳。
大詩人李白到桃花潭來,是接受汪倫書信之約。
汪倫信中寫道:先生好游乎?此地有十里桃花。
先生好飲乎?此地有萬家酒店。
李白欣然而至,發現既無桃花,又無萬家酒店。
這時,汪倫乃告:桃花者,潭水名也。
萬家酒店者,店主萬姓也。
李白聽后,哈哈大笑。
李白既來了,當然就沒有走,李白在桃花潭,一直住在汪倫家里,享受著汪倫高規格的接待,經常喝著上乘酒,吃著精美菜,而且李白在詩中記述,他是五月石榴花開時來,一直到葉落才離開。
我這段話有憑有據,因為李白在桃花潭除寫了《贈汪倫》外,還寫過《過汪氏別業二首》,這就說明汪倫在附近山清水秀的地方還有別墅。
李白在這兩首詩中說:他與汪倫雖初次見面,但一見如故,相當投契。
他說:“相過醉金罍”“ 吳龠送瓊杯”。
罍(léi),是古代的容器,罍有兩種,一種陶制,一種青銅制;陶制一般裝水,青銅制的都是用來盛酒,青銅制的罍只有富人才有可能擁有。
龠(yuè),古時一種樂器,類似今天的笛子。
李白在汪倫別墅里喝酒,喝到什么程度?酒酣時連盛酒的“罍”都醉倒了;而且大醉時,還吹龠助興。
從這些都可以看出,汪倫肯定不是普通農民。
這是一首“相和詩” 。
關于汪倫是比較富有且有文化的豪士,這種說法源于袁枚《隨園詩話》。
袁枚書中記載:汪倫者,豪士也。
何謂“豪”?意為慷慨義氣。
如果汪倫比較窮,連自己吃飯都發愁,恐怕汪倫無法“豪”。
沒有經濟實力,汪倫大概不會主動去請李白,即便請了,李白可能也不會來。
李白一生是蹭過很多人的飯,但都是有錢人,都是非常仰慕他敬佩他的大戶人家。
李白是個“千金散盡還復來”的慷慨人,是個仗劍行天下的豪俠人,是個才華卓越的超凡人,一個這樣的人,要是有請便吃,要是連窮人的便宜都沾,簡直讓人大跌眼睛。
至于汪倫有文化,從《贈汪倫》“忽聞岸上踏歌聲”中可以分析出來。
什么叫“踏歌”? “踏歌”就是和著走路的節拍,走一步唱一句。
“踏歌”不是什么人都能“踏”的,如果汪倫沒有相當的文化底蘊,是沒辦法“踏歌”的,即使“踏”了,恐怕也很難打動有著極高審美水平,堪稱華夏第一詩人的李白。
另外,我在一本民國版的唐詩選中,看到關于《贈汪倫》的另一種注解,那本書認為《贈汪倫》是首“相和詩”,是李白聽到汪倫在岸上踏歌的原韻,而唱和贈給汪倫的,也就是說,那天汪倫在岸上的“踏歌”,應該與《贈汪倫》的節奏和韻律相同,這也可以證明,汪倫絕對不是只有“打油詩”的文化水平。
汪倫肚子里的小九九。
汪倫是比較富有且有文化的豪士說法,應該是可靠的,但豪士仍是個模糊概念,汪倫究竟干什么工作?在哪“發財”?并沒有說清。
多年來,我一直對汪倫進行著研究,依據李白的詩作和史料,基本上可以準確地判定,汪倫是一個平常一直居住在涇縣城里,靠造酒賣酒為生的商人。
李白記載汪倫善釀,善釀就是善于釀造,酒造得好。
史料記載,也正是這個原因,汪倫的酒在涇縣乃至更遠的地區有點名氣。
酒一旦有市場,一旦有銷路,汪倫發了財,蓄下較大產業順理成章。
汪倫并不認識李白,為什么會邀請李白?這跟汪倫長期售酒經常在外面竄有關。
李白在當時已經非常有名,汪倫肯定早有耳聞。
當汪倫聽說,李白已在徽州境內,便提筆疾書:先生不是喜歡旅游嗎?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。
先生不是喜歡喝酒嗎?我們這里有的是好酒。
原則上講,汪倫的信有欺騙成分,汪倫為什么要欺騙?我認為有兩個原因,一是確實想請李白;二是商人汪倫有經營頭腦,想請李白過來,為他的酒業充充門面,這就像現在的很多酒廠,喜歡請名人蒞臨,請名人形象代言。
李白來了,汪倫便讓李白下榻到他的豪華賓館——自己的另一處居所——涇川汪氏別業。
汪倫在那里把李白陪侍得相當周到、細微,一直盛情款待,常常整夜整夜陪李白喝酒,聽李白講詩論文通宵達旦。
汪倫這樣侍候李白,除了汪倫“豪”和敬佩李白之外,肚子里還是有“小九九”的,他想請李白為他的酒唱唱贊歌,如果李白愿意寫他過去贊美“蘭陵酒”那樣的詩,就簡直太妙,太理想了。
李白曾這樣贊美“蘭陵酒”:“蘭陵美酒郁金香,玉碗盛來琥珀光。
但使主人能醉客,不知何處是他鄉。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贈汪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