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家筆下的陽春三月及詩歌賞析


1.《詩經·小雅·出車》
我出我車,于彼牧矣。
自天子所,謂我來矣。
召彼仆夫,謂之載矣。
王事多難,維其棘矣。
我出我車,于彼郊矣。
設此旐矣,建彼旄矣。
彼旟旐斯,胡不旆旆。
憂心悄悄,仆夫況瘁。
王命南仲,往城于方。
出車彭彭,旂旐央央。
天子命我,城彼朔方。
赫赫南仲,玁狁于襄。
昔我往矣,黍禝方華。
今我來思,雨雪載涂。
王事多難,不遑啟居。
豈不懷歸,畏此簡書。
喓喓草蟲,趯趯阜螽。
未見君子,憂心忡忡。
既見君子,我心則降。
赫赫南仲,薄伐西戎。
春日遲遲,卉木萋萋。
倉庚喈喈,采蘩祁祁。
執訊獲丑,薄言還歸。
赫赫南仲,玁狁于夷。
【注釋】:出征獫狁,告捷勞還。
后采以入樂,用以慰勞凱旋將士的樂歌。
謂:使也。
旐:音兆,畫著龜蛇的旗。
旟:音于,畫有鳥隼的旗。
旆旆:音配,下垂貌。
古時旗末狀如燕尾的垂旒。
況:憔悴。
南仲:宣王時將領。
央央:鮮明貌。
赫赫:盛。
襄:除。
簡書:官書寫在竹簡上。
一說盟書。
西戎:獫狁。
祁祁:舒遲。
一說眾多貌。
執訊獲丑:生者訊之,殺者馘之。
獲,馘也。
不服者殺而獻其左耳曰馘。
【賞析】: 《出車》敘寫南仲奉命領兵出征玁狁,最后平定敵國,凱旋而歸。
反映了戰事的艱苦,表達了出征的在外的思念,也描寫了得勝的喜悅,同時也對南仲的戰功進行了歌頌。
詩發開始則先聲奪人,以出師的車馬旗號寫出征的聲威,這就為全詩定出了基礎,所以中間盡管有“不遑啟居”的艱辛,“憂心忡忡”的思念,但“執訊獲丑”,凱旋而歸的勝利是必然到來的。
于是最后一章春明景和的描寫,是“雨雪載涂”的轉換,正是“赫赫南仲,玁狁于夷”的象征。
2.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/ 初春小雨
作者: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,草色遙看近卻無。
最是一年春好處,絕勝煙柳滿皇都。
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。
第一句寫初春的小雨,以“潤如酥”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,十分準確地寫出了它的特點,遣詞用句十分優美。
與杜甫的“好雨知時節,當春乃發生。
隨風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”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第二句緊承首句,寫草沾雨后的景色。
以遠看似青 ,近看卻無 ,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。
可與王維的"青靄入看無"、"山色有無中"相媲美。
三、四兩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:"最是一年春好處,絕勝煙柳滿皇都。
"這兩句意思是說: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,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。
寫春景的詩,在唐詩中,多取明媚的晚春,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,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,別出新意。
這首詩詠早春,能攝早春之魂,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,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。
詩人沒有彩筆,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——一種淡素的、似有卻無的色彩。
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,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。
3.《西湖四景》宋代詩人程安仁
陽春三月天氣新,湖中麗人花照春。
滿船羅綺載花酒,燕歌趙舞留行云。
五月湖中采蓮女,笑隔荷花共人語。
靚妝玉面映波光,細袖輕裙受風舉。
芙蓉秋曉傳清香,西施初洗勻新妝。
中秋月魄兩相照,玉壺皎潔無纖芒。
嚴冬凜凜霜雪天,銀山玉樹相鉤連。
薄雪遠草相掩映,似無似有虛無間。
百年人事有盡處,四時景物無窮年